“孩子是父母的生命,你若敢?guī)ё呶业暮⒆?,那就拿命來償。”這是電影《浴火之路》中的一句臺詞,簡單、直白,甚至有些暴戾,卻是天下父母內(nèi)心的真實寫照。
打拐題材電影,探討人性善惡,反應(yīng)社會現(xiàn)實,一直受到社會關(guān)注?!对』鹬贰芬矊㈢R頭對準(zhǔn)“拐賣兒童”產(chǎn)業(yè)鏈,影片圍繞三位因人販子而遭受重創(chuàng)的家庭展開,講述他們?yōu)榱苏一厥⒌暮⒆?,踏上的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尋子之路。
然而,導(dǎo)演顯然并不想把《浴火之路》拍成一部苦情催淚片,整部影片沒有撕心裂肺的哭喊,沒有悲情音樂的渲染,甚至連主角落淚的鏡頭都屈指可數(shù)??删褪沁@樣一部“鮮有落淚”的影片,折射議題卻足夠深刻,直戳心窩。
不落淚,不一定沒有傷痕。
肖央飾演的崔大路,看似粗獷懶散,對一切似乎都“無所謂”,但只要沾到孩子的問題,眼神中便盡是悲憤和堅定,曾經(jīng)的他有多風(fēng)光無限,如今的他就有多落魄無助,失去孩子苦尋六年無果,甚至臥軌自殺想尋求解脫,內(nèi)心何等絕望;趙麗穎飾演的李紅櫻看破了人生,看透了人性,從女兒被拐的那一刻開始,她便像如行尸走肉,再無大喜大悲的悸動,她不是不痛,只是痛到不敢放肆去哭,她怕哭斷那根緊繃的弦,便再也沒有繼續(xù)尋找女兒的韌性、跟女兒重逢的可能;劉燁飾演的前警校教官趙子山,有近乎“瘋魔”的狠戾,明明知道兒子再也回不來,卻依然將打擊害死自己孩子的人販子視作畢生使命,只有在路上,他才覺得自己是個有感情的“正常人”,面對壞人時他有多勇猛,利刃剖心的失子之痛便有多難以釋懷。
《浴火之路》沒有刻意催淚,卻能從崔大路的絕望、李紅櫻的隱忍、趙子山的極端中,讀到他們刻骨銘心,這也正是這部片子與眾不同的質(zhì)感所在。
很難想象,一部聚焦拐賣兒童這個悲情社會議題的電影,還能讓人看出酣暢痛快的爽感。尋親打拐路上的父親母親,并沒有以往作為弱勢群體的怯懦,找線索、殺壞人、揪大佬、摧毀窩點一氣呵成步步為營,幾分鐘一個斗狠對壘、誓死血拼的名場面,情緒張力拉滿毫不拖泥帶水。我們能讀懂,是那份難以挽回的心痛,讓幾位父母選擇了以這樣極端的方式尋求正義,他們?yōu)楦竸t勇、為母則剛,荒蠻之地窮途末路上的“解氣打拐”,既是對惡勢力的絕地反擊,亦是對捍衛(wèi)親情、追尋希望的最后一絲力量。
在絕望和希望的夾縫中,他們的反抗是對“失去”的絕唱,同樣也是對現(xiàn)實的警醒和對社會的呼吁,這也正是《浴火之路》這類打拐題材作品的意義所在。近年來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和科技的進(jìn)步,婦女兒童拐賣現(xiàn)象已大幅減少,但“天下無拐”的美好愿景依然還沒有完全實現(xiàn),這需要全社會的關(guān)注和行動,摧毀“惡”產(chǎn)生的土壤,打斷“惡”蔓延的鏈條,我們希望被拐的孩子都能夠像影片中的“小葉子”一樣回到母親的身邊,更希望社會上再也沒有孩子被拐賣的現(xiàn)象出現(xiàn)。(文/楊光)